如上所述,尽管从2009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速,但从其**额和国际比较来看,高得并不显著。那么各方面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忧实质上反映的真问题是什么呢?
(一)扩张的隐蔽性、预算软约束及对金融秩序的扭曲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影子银行体系的债务扩张不太透明,融资和资金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形成了实际上的预算软约束。除了对公共财政资源的侵蚀,预算软约束对金融秩序的扭曲极为突出。基于微观数据的学术研究也发现,2009年以来中国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恶化,而且与地方政府获得直接融资权密切相关。地方政府不仅将金融资源导入基建投资,也会导入与其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从而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从私企向国企倾斜,从**私企向低效私企倾斜,进而拖累经济潜在增速,并导致宏观杠杆率的进一步攀升。今年以来,政策所指向的去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杠杆之所以异化为对民营企业去杠杆,*终反而被动抬升民营企业的杠杆率,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扭曲密切相关。如果不从根本上将地方政府及其关联信用管住,每一次的紧缩必然以民营企业为代价。
(二)2012年以后债务形成的基建产出在快速下降
尽管基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这一作用在2012年之前更为明显,此后其效率明显下滑。图7显示,2012年之后,基建投资占GDP比重不断攀升,但经济增速却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