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法律制度有待完善,市场联通有待加强,风险事件有所显现,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流动性有待提升,等等。对此,建议以便利、统一、合规、透明为切入点,多管齐下完善制度建设,弥补发展短板,打通发展瓶颈,提升发展质量。
一是健全法律制度,便利业务开展。建议研究推进资产证券化相关立法,修订现行法规,明确提高证券化在破产隔离、税收中性方面的法律确定性;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由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为证券化业务建立集中的抵押权登记机制,降低法律风险,简化操作程序。
二是促进市场联通,统一监管规范。建议加强资产证券化跨市场流通方面的探索研究,协调监管,打通壁垒;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和国际趋势,推进托管结算基础设施统筹整合;逐步统一资产证券化监管标准,避免和消除监管套利。
三是坚持合规发展,加强风险防控。在积极拓展证券化领域的同时,应明确基础资产边界,避免“泛证券化”,防范源头风险;产品结构设计应简单透明,遵循破产隔离和真实出售原则,确保穿透底层资产;存续期参与各方应加强风险监测,切实尽职履责,落实投资者保护条款。
四是严格信息披露,促进标准透明。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大类基础资产实行“逐笔披露”,并细化创新类基础资产的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应进一步提升,以满足第三方估值机构的查询分析需求,推动信息对称。
五是完善二级市场建设,提高流动性。激励资产支持证券做市商业务,提高交易效率;银行间债市已推出三方回购,可促进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为一般回购担保品;鼓励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各类基金及交易型金融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激发二级市场活力。
作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登记托管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参与并见证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和发展,在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发挥了核心金融基础设施的独特作用。中央结算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中债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曲线族系,为全部银行间资产支持证券优先档逐日提供中债估值,成为资产证券化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计量参考;发布了我国首只资产支持证券指数“中债-银行间资产支持证券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业绩比较基准和投资标的。近年来,中央结算公司加强证券化研发合作,推出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年报和专题研究,与东方评级、世界银行代表处、大型金融机构等机构开展合作。此外,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完善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为信贷流转提供良好的基础服务,有利地促进了信贷流转的规范化、标准化。
未来,中央结算公司将进一步与国内外机构紧密协作,深入开展制度研究,全面加强市场建设,积极推动产品创新,切实支持金融稳定,为证券化与结构性融资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