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处理方案之湖南样板
因为融资平台这个“熊孩子”,央妈、财爸大吵了一架。
央妈说:融资平台加杠杆助长了金融风险。
财爸说:很多平台财政插不上手。
无疑,融资平台成了把财政和金融混在一起的中间机构,导致财政金融不分家,也成了这场怼仗的原因。
进入公众视线的缘由
湖南省成为政府债务领域的焦点是从2018年4月开始的。
2018年4月18日,审计署披露5省6市县违规举债形成隐性债务,其中包括湖南省邵阳市的72.33亿元和双峰县的4.05亿元。
地区 | 举债时间 | 具体问题 | 截止2017年末债务余额 |
湖南省邵阳市 | 2017年8月至11月 | 由其融资平台公司邵阳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利用政府道路管网等公益性资产开展融资租赁、发行中期票据等方式,从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举债,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 72.33亿元 |
湖南省双峰县 | 2012年至2016年 | 经双峰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同意并经政府承诺由财政资金兜底后,双峰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融资平台公司以10%至12%的利率向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及部分单位集资6.68亿元,主要用于娄双大道等公益性项目建设。 | 4.05亿元 |
第一回合:正视问题
4月25日,湖南日报发布沈笃文章《打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动仗》,被外界视为对此事的回应。
文章提出湖南财政面临的问题:一是融资平台公司成为隐性债务主要载体。二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变相举债。三是融资形式日趋多元,风险隐患交织复杂。
同时也给出解决方案:按照“底数一定要厘清、措施一定要**、重点一定要保证、底线一定要守住”的要求,明界限、盘底数,化存量、控增量,堵后门、开前门,采取务实举措。实施“四个一批”,严把“四道关口”,强化“四个约束”,开好“四个前门”,实现“四个确保”。
第二回合:公开信息
5月15日,湖南日报发布沈言文章《谈谈对政府债务的几点粗浅看法》,文章指出,湖南全省政府债务总数9000多亿元,占GDP比例约30%,低于国际平均警戒线(占GDP60%)。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政绩观、指挥棒不灵、各种“利益”的绑架之外,还有政府化债举措被“异化”,约束机制确实等问题。
同时,提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几点建议:摸清底数、设置底线;对政府性大型公益性投资要设置负面清单管理;启动追责机制;要开“前门”、堵“旁门”。
第三回合:解决方案
6月5日,湖南省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省平台公司管理,拟下发《关于清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
重新定义平台公司,并把平台公司分为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公司、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和行业性投资公司(如交通投资公司等)。
市级平台公司:3个以内;县级平台公司:2个以内;***产业园区平台公司:不超过1个。
1. 空壳不干事的平台关停; 2. 借钱又干事的,取消借钱功能,办事的钱政府出; 3. 自己独立干事的继续干。
原文如下:
1.主要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功能、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的平台公司
应在妥善处置存量债务、资产和人员等基础上依法清理注销(除中央政策另有规定外)。
2.兼有政府融资和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职能的平台公司
剥离其政府融资功能,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同类业务,推动转型为公益性事业领域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企业。
3.具相关专业资质、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平台公司
剥离其政府融资功能,妥善处置存量债务,转型为一般经营性企业。
1. 存量性债务,给财政借款并经过确认的,财政还款; 2. 公益性项目债,哪找世纪情况,逐笔清理,分别对待; 3. 经营性项目债,自己借的自己还。
1.存量政府性债务
对于纳入2014年清理甄别的存量政府性债务,通过政府债券置换等方式处置。
2.公益性项目债务
对于未纳入政府性债务系统管理的公益性项目债务,要逐笔清理核实。
(1)对于无收益的纯公益性项目
积极通过财政安排资金、变现资产、土地出让、新增债券等方式依法筹措偿债资金。
(2)对于有一定收益的准公益性项目
要优先使用项目收益和公司其他收入偿还债务。
地方政府及平台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通过按市场化方式与债权人协商重定利率、展期及债转股、债务重组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和偿债压力。确需借新还旧的,要严格对应偿还旧债务。
3.经营性项目债务
对于以市场化方式举借的经营性项目债务,到期由平台公司偿还。